林有善顿时也被林筠儿的话吸引了过去,这个问题林有善也考虑过。

    现在正值春收,不少人家也有新收上来的豆子,但是是留着等粮食短缺的时候拿出来救急的,毕竟那水煮豆子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吃,味道实在是一言难尽,平日里还是吃稻米、麦和粟这些为主的。

    从乡亲们手里买的话质量稂莠不齐,但是唯一的好处便是比镇上那种经过挑选的会便宜一些。

    林有善顿时有些犹豫地说道:“如果要买豆子的话,估计愿意卖的人家不多,毕竟谁不敢说自己今年的收成就一定好,万一纳完税,余量不够,豆子就成了救急粮了。”

    林筠儿听完,再次为这个时代的低产以及单一的粮食种类叹息,于是她想了想,干脆说道:“爹,我们可以将目光放远一点,村子里收上来的豆子或许有限,但是如果我们多走几个村子或许收获就不少人。”

    林有善一听,顿时眼前一亮,他怎么光想到自己村子了,都忘了十里八乡都是庄稼人了。

    镇上卖豆子的商铺基本都是从地主的庄子上进货,因为质量有保证,反倒是百姓自己种的散户不会有人去关注,林筠儿说的其实可行性很高。

    但是,林有善心中又有了一个疑惑,

    “那么我们的收价定多少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