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当代》也是人文社的,这份在后世号称文学期刊界“四大名旦”的杂志今年才刚刚创刊。
“老李,你这厚此薄彼可不对。”林朝阳调侃道。
李曙光摇了摇头,无奈道:“《人民文学》说到底是文协主导的,文协已经决定从明年开始把它的发行权交给作家出版社了,以后跟我们人文社关系不大了。”
原来如此。
但这不是林朝阳关注的重点,“我是要把小说给《十月》,跟给《人民文学》还是给《当代》没关系。”
“《十月》又不多给你稿费。”李曙光说了一句。
见林朝阳不为所动,他又劝道:“朝阳,我也算是老编辑了,当编辑的弯弯绕我比你清楚。你还年轻,可不能上了有些人的当。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让你感觉欠了他们的人情,这样一来,以后你有稿子,就不好意思不想着他们了。”
“我跟你说,你可千万不能这么想问题。作家写稿子,编辑审稿子,这是大家的分工。你跟他们讲人情,他们可不跟你讲人情。你稿子要是不好,他们照样给你刷下来。”
当初刘昕武来约稿diss李晓琳的时候不见烟火气,属于老隐蔽型。
李曙光跟他完全不是一个打法,上来直接奔着下三路去,可以说是毫无节操了。
他这些话要是让老刘听见,估计跟他拼命的心都有,不过李曙光这话倒不是完全信口雌黄。
作家嘛,归根结底还是靠作品说话,跟编辑关系再好也没用,反之亦然。
见林朝阳沉吟着不说话,李曙光也没有再劝,说道:“这样。你明天先去社里把合同重新签了,稿子的事以后再说。”
林朝阳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特意请了个假来到人文社,重新签订了一份合同,然后立刻就领到了一份稿费单。
“这些天《小鞋子》的库存已经卖的差不多了,这回要加印十万册,正好你今天来,把稿费领走。”
“《小鞋子》卖的这么好?”林朝阳意外的说道。
“确实不错。主要是你在读者群体的号召力大,从《牧马人》到《小鞋子》,再到《高山下的花环》每一部作品不仅是评价高,关键是受读者们欢迎,这一点是最难得的。”
李曙光在人文社多年,见了太多作家,许多人写的作品很好,评论界的评价也非常高,但一说到作品销量就一言难尽,出版社可能连稿费都赚不回来,跟这样的作家合作,出版社其实压力也很大。
林朝阳从一出道,作品就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连着几部都是如此,已经逐渐在读者当中形成了口碑和影响力。
以后只要不出意外,出版社跟他合作根本不需要担心赔钱的问题。
“你那本《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还出吗?”李曙光惦记着问道。
“交给战士出版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