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妃嫔离宫,肯定是遮掩不住的,若是躲躲藏藏,朝臣和民众都会议论纷纷。但若我们将此事昭告天下,震惊之余,他们反倒是会多想一二,才会发言。彻底传播出去之后,孤也不会禁止他们评价,至于上奏的朝臣,越是理睬越是来劲儿,反倒是不管不问、冷着,自己就觉得无趣了,难道还有人敢一直对着干吗?”

    宁司御将其中的害处阐明,说明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有时候无为也是一种作为。

    除此之外,他还说明了好处:“宫妃们进宫之前,都是大家族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再不济也是书香世家。她们拥有了自由,对朝堂也会有所帮助,可能不大但绝对有益。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还能改善皇族的名声,说明我们不是鱼肉百姓、女子的人,加上权贵向来瞧不起平民,我们如此做了,就与那些人有所不同,可增加百姓对皇室的好感。”

    “虽说好感只是微末,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平民的想法其实比大臣贵族重要多了。更别说这是一举两得之事。”

    宁司御并不是头脑一热就答应了崔云汐,也是有思考过的,觉得看似离经叛道,其实从中为皇室积攒功德。

    太后有些复杂地看着宁司御,这一刻真正觉得这个孙儿真的长大了。

    已经是治国之才了。

    所言所想,俱是为大局考虑、为长远做打算,将自己放在一国之主地位置上,却还能联想到地底所谓“卑贱”的百姓。

    这一番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太后是说不出什么拒绝的理由了。

    “既然你和云汐已经想好,那便放手去做吧,弘景帝那边,哀家自会去讲,你们不用操心。若是讲不通,哀家自会将御儿那套话再说一回。想来你父皇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太后说道。

    宁司御喝了一口茶,举止潇洒优雅。

    “我们只不过是有此般想法,却终究不知如何去做,还得祖母指点一二。”

    这是以退为进,宁司御把握住了适时的程度,让太后心中更有参与感。

    太后也没怀疑,沉吟片刻,便利落地安排:“哀家下一道谕旨,若是愿意回家的,皇室提供盘缠;若是不愿意的话,正好可以跟着太子妃做生意,互相解解闷。”

    全面考虑之后,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崔云汐落实了。

    毕竟崔云汐也正在接手整个后宫的宫务,有些宫妃地位高、给的赏赐自然要多些,如果人人一样,保不齐谁就心中不满,回家后便多嚼口舌,引出多余的事端。

    第二日崔云汐便接到了弘景帝的圣旨,和其他宫妃几乎是同一时刻。

    这一家人没一个是动作慢的,宁司御赶在崔云汐后面讲通了太后,太后想通了,便雷厉风行地说服了弘景帝,这其中费了一番功夫,但结果确实是好的。

    也许,弘景帝病入膏肓,也想为自己多积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