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来了,孙之獬又投靠建奴,这也都不算出格。

    当时建奴刚入关,为了避免遭到汉人抵抗,便通令天下,“天下臣民照旧束缚各从自便。”

    意思是,汉人各自按照原有的装束习俗,可以不必剃发易服,更替了原来强制性剃发易服的命令。

    于是建奴朝廷上出现了分为两班的局面。

    满族大臣留着个金钱鼠辫子,穿着僵尸服站一边。

    而降服的汉族大臣,则依旧着汉服站在另一边。

    如此这般,竟实现了诡异的平衡,两族大臣共侍一主,倒也相安无事。

    孙之獬为讨取主子欢心,却别出心裁,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

    谁知在上朝的时候,满班大臣瞧不起这种无耻之徒,说他是汉人,不许他入班。

    汉班大臣同样也鄙视他,说他是满人打扮,也不要他站在一起。

    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羞愤不已却不得言。

    这无耻之徒一怒之下,便上疏提议,让朝廷之前颁布的剃发令加快执行。

    多尔衮对孙之獬所言深以为然,于是采纳了这一提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几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成年后是不剃发的。

    “衣冠束发”,时汉人的外在标志。

    建奴的剃发令,引起了汉人强烈的反抗。

    后来的江阴八十一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根源就是反抗建奴的剃发令。

    因为一个剃发令,被杀的汉人又何止千万?

    罪魁祸首,正是这个孙之獬!

    即使是以卖主求荣而闻名于史的吴三桂,也曾当面劝阻过多尔衮剃发令的实施。

    可孙之獬这无耻之徒,为了舔建奴,却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

    不过孙之獬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这无耻之徒后来衣锦还乡,恰好遇到义军攻城,破了淄川。

    孙之獬被义军活捉,然后被五花大绑示众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