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库塔港
库塔港位于龙目海峡南端,一直以来就是海上贸易的优质港口。只是,在以前因为海船基本上都是通过西边的马六甲海峡,使得这里的航运业并不是太发达。
而近以来,随着马六甲海峡的日渐淤塞,通航能力受到极大减弱,龙目海峡的地位渐渐的显现出来。而在寒雨ién集团租下库塔地区以来,就一直大力投资建港。随着库塔港的港口设施越来越完备,这里的航运,是越来越繁忙,大有取代马六甲海峡的趋势。
但是,在库塔港建成之后,曾凌风却是第一次来这里。
就在曾凌风到达库塔的第二天,印尼库塔特别区行政长官、华人巴国风就带着曾凌风一行人,乘坐直升机视察库塔港。毕竟,曾凌风是大老板,可怠慢不得。
对于库塔港的现状,曾凌风还是很满意的,毕竟,曾凌风当初选择租借这里建港,就已经充分的考虑了地形的因素。而库塔,在整个巴厘岛上,是具有发展xin的深水港。
简单的说,水位在海平面十五米以下的港口可以称为深水港,第六代集装箱船及万箱位船,其吃水至少可达到十四米,如要进港系泊,当然要求航道水深和码头前沿水深均在海平面十五米以下。
如果要在一个港口发展集装箱运输,就必须有深水航道、深水泊位。尤其是规划成为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需要深水航道、深水泊位。现在,第六代或超大型集装箱船能载7000-8000标准箱一艘艘投入营运。2004年,仅丹麦马七基海陆航运公司一家,就拥有8000标准箱位的集装箱船24艘。在20042007年期间,全球将建造竣l7000标准箱位的队装箱船107艘,其中有8000标准箱位的巨型船87艘有甚者,2006年,由加拿大塞斯潘公司山资建造、中国海运集剧公司租用的9600标准箱位的集装箱船将小现存远洋航线上。因此建设深水港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众所周知,油轮、散货船、自卸式杂货船等因为吨位大。吃水深,进不了港。则可以在港外海上卸载驳运,而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只能进港系靠码头后,能够进行装卸作业,因此集装箱货轮需要固定的码头作为堆场,需要固定在码头上的装卸桥装卸集装箱,在港外海上装卸驳运集装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如果在海上装卸集装箱,很容易造成船翻沉,或集装箱掉进海里的故。
第六代集装箱船及万箱位船,其吃水至少十四米。如果要进港系泊,当然要求航道水深和码头前沿水深均在海平面十五米以下。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港口,如果没有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就不能接纳大型集装箱船,只能是支线港、补给港,只能为大型深水港提供配套服务。
当初,在纳土纳港和库塔港开始建设之前,全球共有低于海平面十五米以下的深水港十九个,比如说韩国的釜山港和光阳港,中国台湾地区的高雄港,中国香港,加坡,日本的东京港、横滨港、神户港、名古屋港和大队港等,在建的还有六个。
总而言之,能够提供此种服务的港口确实不多,而这种优势地位,也就保证了该港口在国际航运中的优势地位和稳定收入不受影响。
jā通行业有个约定俗成的看法,进港航道到不了三十万吨级,港口再大也很难称雄国家队。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所以,曾凌风在当初两个港口开始建设之前,都是将纳土纳港和库塔港定位在了将其建设成为三十万吨超级大港的位置。虽然在原本的条件上,这两个地方并不符合这样的条件,但是,曾凌风却是一力主张,压制了所有的反对意见。
在曾凌风看来,先天不足,那就后天补齐。自然条件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做事情只想着依赖自然条件的话,很多事情然做不成了。纳土纳港和库塔港这两个地方虽然水位有所欠缺,却是可以改造的,而且投入也不会很大,毕竟,两地都存在着很大的海湾,进行拓深并不太难。所以他的意思就是按照三十万吨级以上的规模去开发,将海底拓深拓宽,人为制造出一个优质的现代化深水港口来。
其他人虽然对曾凌风的这种想法心中存有腹诽,不过还是理解的。
就以上海港为例,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上海就依托着黄浦江以及通江达海的便利,航线辐射到长江、东海乃至东南亚地区。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上海港的年货运量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这样的数字在当时世界上排名第七,在亚洲地区是排名老大,上海这座城市凭借着它发达的航运,成为远东当时非常闻名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上海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处在中国的南北之中、江海之汇,南北之中就是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海就在中间,到南北都能呼应。对外的话它的jā通也是方便的。还有江海之汇,就是长江,是国内长的江而且是流域发达的一个地区,这条江跟海相会就是在上海吴泓口,所以上海处于这么有利的位置。
改革开放之后,因为黄浦江带来的机遇是使上海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港成为国内大的港口,世界著名的大港之一。
然而,河口里面好做文章,限制也在河口里面,黄浦江七米左右的水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黄浦江的水深总是有限的,所以在船少的时候,船的吨位比较小的时候,黄浦江的岸线是没有问题的,等到船的吨位大了以后就出现问题,它在低há位的时候进不了黄浦江,水深不够。
从九十年代开始,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国际海运业发展的主流,远洋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型化,主流型号都已经是吃水在十三米到十五米的超大型集装箱船。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上海港也加了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但是建的外高桥码头,仍然由于长江航道水深的限制,制约了港口的发展。因为它只有十米深的吃水量,但是大的船少需要十三到十四米的水深,所以必须要等待há汐的时候进入,而há汐每八个小时来一次,等há水涨高的时候所有的船只都挤着进来,他们都在这儿等着装卸然后再出去。
与此同时,东北亚地区的一些大港口纷纷斥巨资兴建集装箱港深水泊位,韩国釜山提出建设二十一世纪环太平洋中心港,日本神户提出建设亚洲母港,虽然提法上各有不同,但焦点都是要竞争东北亚地区惟一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这给上海港形成了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