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最初穿越过来时,她只有十一岁,姨母开了家馄饨店,她时常在小店里帮忙,住在她家隔壁的就是李彦成,梁颂时常去找他玩儿,他却总在忙着看书,说不得空。

    闲来无事,芸心会向他借书看,奈何这书上的字皆是繁体,且还是竖着排版,没有标点,她连断句都困难。李彦成便耐心的教她认字,但又觉着奇怪,

    “你好像通晓很多古诗词,可为何不识字?”

    芸心没敢告诉他,她只认识简体字,不认识繁体字而已。

    这一来二去,两人很快相熟,她时常会在他家读书习字,姨母通情达理,也不拦她,最主要的是,能让梁颂也跟着彦成多读些书。

    那时的他们无忧无虑,闲时一起念书,农忙时则到地里去,帮着长辈干些农活。

    烈日斜照,知了声声,大人们拿锄头刨坑,他们则跟着撒种。

    午后的日头似火炉,晒得人头晕目眩,连吹来的风都席卷着热浪,好在还有西瓜和酸梅汤可以解渴,农家没冰块,但可以放在凉凉的井水中降温,干农活歇息的档口,几个孩子围坐在地头的树荫下,分享着瓜果凉饮,最是惬意。

    而他们最期待的,便是起风的傍晚,暑气渐渐消散,日头将落西山,晚霞绘出瑰丽的画卷,倦鸟归巢,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扛着锄头陆陆续续往炊烟袅袅的方向赶去。

    很多时候,两家人会将饭菜端到外头,借着星月的光,围凑在石墩上,分享着彼此所做的菜肴。

    这个时期的米比番薯贵重,偏偏芸心不喜欢喝米粥,就喜欢吃番薯,于是每晚做好饭时,芸心就会把自家的米粥盛给彦成,而她则吃着彦成家的红薯,心里甜丝丝的。

    听她讲述着他们少时的日子,那彦成的心不自觉的揪在一起,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各种零碎的画面,却又始终无法拼凑在一起,那种想抓却抓不住的虚无感令他几近崩溃!

    但他什么都不敢说,强自镇定,继续问她,“那镯子呢?他为何送你玉镯?”

    这屋子里很热吗?芸心觉得今儿个还有些冷呢!怎的那彦成的额头会冒汗?诧异了一瞬,芸心没多问,接着为他讲述着镯子的故事。

    犹记得有一次,她去给彦成送馄饨,当时他的母亲病了,他一边照顾母亲,午后还要下地干活,晚上还得读书,忙得连做饭的空都没有,芸心怕他挨饿,便端了两碗馄饨过来。

    她帮忙喂他母亲,让他赶紧多吃点。

    待喂罢饭,李夫人睡下之后,芸心这才出来,到院外的石墩上,与彦成并肩坐着,迎着夏夜的凉风,看夜幕上一眨一眨的星星。

    芸心正哼着歌谣,忽闻他道:“芸儿,多谢你对我这么好,等我以后考取功名,定会报答你。”

    微侧首,芸心迎上的是他那无比诚挚的目光,坏心顿起,她忽然想逗逗他,

    “哦?那你打算如何报答我?”

    望向星空的他眸光莹亮,充满着对将来的美好期许,“考取功名后可以做官,等我挣了银子,就买个大房子,把你和梁颂,还有梁大娘都接过来,咱们住在一起,你喜欢什么我都会买给你,给你买绸缎衣裳,还有珠宝首饰。”

    这么大方的吗?芸心掩唇笑道:“等你将来娶了媳妇儿,人家会不高兴的,我可不能住在你家。”

    “那你愿意……嫁给我,做我的媳妇儿吗?”

    彦成一向不苟言笑,芸心本是开句玩笑逗逗他,未料他竟会突然这么问,窘得她登时红了脸,支支吾吾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