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多在这个时候换工作了,原因说来简单,她当时工资2478,而新公司给她35oo,这笔账面儿上太容易算了。
除了钱,还有一个好处是她的职责从单一招聘,变成面的专员,涉及培训、行政、安领域。对方是一家新建企业,开始的人力资源人手并不准备放那么足,所以职责就并到一起,后期随着展及需要,才考虑人头增加,及相应的工作细分。
当然,这一点,余多当时并没有深入思考其中价值,她只是想着反正年轻,多干点虽然累,睡一觉醒来就好了,力气这东西,是可以免费恢复的。
还有一点好处,余多倒是考虑了,就是这公司的地点,她可以回家了,立马想到不用花钱租房了。
这穷孩子实在有些惹人生气,若她当时愿意花钱,可以在那二线城市买房、落户,就算没有家里支持,买个小点的,付肯定没什么问题,有公积金贷款,大不了还久一点。从后来房价涨幅来看,这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
可这糟心孩子那时只想着不给银行打工,不给房东打工。
不过还好,凡事都有双面性。余多的家乡后来也展迅,相对一二线城市,人才竞争又没那么激烈,倒让她的才能亮眼起来。
她在这家单位干了三年多,这三年,是她飞成长的三年。用她母亲的话说你看人的眼神儿变了,似乎一下子能看穿内心;好像也变聪明了,不再傻呵呵的,连话都不会说。
余多嘿嘿,心想这都是有代价的。
最辛苦的时候,一下班到家,往床上一躺,余多就能睡着,母亲喊她吃饭都不醒。
也是在这家公司,余多开始真正接触到人情冷暖。许多职场言论,建议员工把公司当家,洗脑说努力奉献必能换来值得的回报,余多暗暗摇头公司永远不会是员工的家,雇主跟雇员,只能是合作关系。
工厂里的生产经理,是总部调过来的,挺传奇的一个人物。据说他最初加入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操作工,做了一年,升职到了班长;又做了三年,升职到了生产协调员;再做了五年,升职到了车间主任;又做了三年,赶上新厂的机会,便申请成了生产经理。当时他的孩子才出生半年。
背景听起来挺让人佩服,余多却不大喜欢这人,不是个人情绪喜好,而是工作配合中的一些细节,让她觉得这人看人的眼光有问题。
一个计划工程师的岗位,这位生产经理足足面试了二十个人,却没有看上的,给出的理由很奇怪,比如眼神不够亮、嘴唇太薄之类。
看着迟迟无法关闭的岗位,余多动了心思,她研究了这位经理的背景,根据日常喜好观察,重新物色了一个候选人一样基层出生,学历是后续再教育的,看起来一副任劳任怨的老实样。
生产经理终于看中了。
结果,这位候选人的性格测试结果却没有通过,一个关键指标心里健康度不合格。
没关系,在简历的海洋里游了一天,余多又找到个类似的。
也看中了。悲催的是,还是心里健康指数不在正常范围内。
这下,这位生产经理火了,他觉得没面子,就把余多投诉到总部,说她不够专业,似乎这样能转移别人对他眼光的质疑。
余多委屈大了。
本来,应该第一步做性格测试,合格后再做后面的面试,但新厂还没有安装这个付费软件,只得在纸张上做,然后扫描给总部,由小助理录入电脑,再把结果回来。这一来一回,一天肯定需要的,毕竟人家助理也挺忙,不是随时待命的。
再加上工厂所在地比较偏僻,那时候公交车还没有通到里面,候选人从最近的站台下车,得要走半小时才能到工厂。
余多考虑到效率,也是出于方便候选人角度,让人家少跑一趟,便提前安排了面试。大部分候选人都没出过这样的问题,没想到这位生产经理手里连续出了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