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青藏高原五六月份才会冰雪融化,春暖花开,但军队入藏的话却可以提前一个月出发,毕竟从成都出发到青藏高原脚下的雅安、打箭炉(现在的康定),也需要半个多月。此时动议,再加上军队出发前的准备,时间上卡得非常好。
至于北线入藏的第四十八混成协,眼下已经协助张世膺、程子寅的第四十五混成协攻略甘肃,马上就会由兰州、西宁一线攻入青海,然后由唐古拉山口南下西藏。只是青海、甘肃与北京之间的联系,正好被陕西、山西两省隔断,消息一时半会传不到袁世凯耳朵里,所以孙元起也懒得主动提起,可以省却无数麻烦。
孙元起没有一上来就提裁军善后借款的事情,这让袁世凯有些意外。沉吟片刻,他才说道:“只怕有些不妥吧?”
“有何不妥?”孙元起反问道。
袁世凯道:“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月前来访的时候曾提出,英国政府承认中华民国的基本条件就是不许中央政府干涉西藏内政和不许中央政府在拉萨或西藏保持无限制的军队。如果冒昧进军西藏,很有可能招致英国的强烈抗议,惹出无数麻烦。或许百熙你会以为老夫怯懦畏葸、卖国求荣,其实老夫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所谓‘弱国无外交’,现在我国军事实力不及英、法、美、德、日、俄等列强,在财政上政府也要依赖借款过活,如此一来。难免要在外交上仰人鼻息、看人脸色。
“再者,西藏虽然重要,但僻处边陲。终是疥癣之疾。而且西藏山高地寒、土瘠民贫,处处依赖中央政府扶持。在当前中央政府还靠借债度日的情况下,得之不足为喜,失之不足为忧。既然他们现在想乱,那就让他们乱吧,反正他们也掀不起什么大浪。等三五十年后国家强盛了,能够傲视欧美列强。西藏自然会主动俯首称臣!”
孙元起不得不承认袁世凯说的非常有道理,而且在真实历史中,三五十年之后太祖确实会把西藏僧侣们收拾的服服帖帖。但有了自己这只蝴蝶。那一切就保不准了。至少由于自己的出现,汪帅哥已经人头落地,蒋介石、阎锡山洗心革面皈依新中国党,四川、陕西等地也都纷纷易主。谁知道自己翅膀这么一扇。历史会不会改变方向?
另外孙元起知道。现代国家疆界主要是在一战、二战前后的五十年间确立,作为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拥有重划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疆界的权力。虽然两次大战大英帝国都是惨胜,但虎死不倒威、驴死不倒架,它在欧美各国中还是拥有很大的话语权。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下场就惨多了。
参加一战,中国纯粹是打酱油。
一战1914年7月28日爆发,中国迟至1917年8月14日才对德国宣战。此时战争已经呯呯嘭嘭打了三年多时间。而北洋政府之所以参战,其中目的之一竟然是为了取得日本贷款。扩大实力,来对付南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力量。而为了宣战,还引发了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等一系列事件。
等到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仅没能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强占的一切特权和利益,反而被《凡尔赛和约》要求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胶州地区的租借地及其他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至于中国参加二战的经历更是众所周知,进行的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战场最广阔,陆军作战规模最大,所付出的牺牲也最惨重,最后一分钱好处没捞着!如果英国现在乘机染指西藏,中国根本没希望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来收回主权,后果将不堪设想。
孙元起道:“既然大总统担心进军西藏会招致英国强烈抗议,那此事便由我四川暗自进行好了,如果朱尔典先生有什么意见,可以让他直接找我。反正我们四川没用他们英国一分钱,也不怕他们从中刁难!”
袁世凯苦笑道:“百熙你既是四川都督,同时也是内阁的教育总长,一举一动不仅代表四川,更代表内阁的意思。你觉得朱尔典公使会相信进军西藏是四川私下所为的说辞么?”
孙元起道:“朱尔典先生为什么不相信?他在中国三四十年,自然知道什么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今孙某身在京师,远离四川数千公里,麾下将领激于义愤私自妄为也是有的。更何况现今局势如此,内阁政令难以越过长江以南,有时候甚至不出国务院之门,大总统也不可能完全掌控全国各省军队。有些部队私自调动大总统和在下不知道,想来朱尔典先生也能够理解。”
袁世凯明明说道:“要想让朱尔典公使无话可说,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哦?”
袁世凯道:“即便众所周知老夫难以完全掌控全国军队、派兵入藏是由四川独力所为,朱尔典公使依然会提出抗议的根本原因在于,百熙你是教育总长兼四川都督,又一直标榜遵行国家主义,派兵入藏必然是出自你指使。你是内阁成员,内阁成员由大总统任命,他不找老夫抗议还能找谁?要想让朱尔典公使无话可说,最好的办法便是百熙你暂时卸任四川都督之职。”
孙元起不禁呵呵冷笑:我说袁世凯怎么那么好心,原来挖个坑在这里等着呢!
袁世凯仿佛没有听见孙元起的冷笑,兀自继续说道:“如百熙刚才所说,如今你身在京师,远离四川数千公里,如果事事请示,则费时耗力。烦不胜烦;若不请示,则都督一职形同虚设。而且学部近来兴办教育,千头万绪;四川有有编户五百万、人口五千万。事务繁殷,一旦缓急有事,难免顾此失彼。
“虽然魏晋以来,地方官员多带中央官号,中央官员兼地方职务者也在在有之。但民国初建,实行民主共和,设官分职自当另有一番景象。应该一人一官、一官一职、一职一事。百熙为天下青年师长,如果能主动卸任四川都督之职,定然可为南方各省都督树立一个典范。”
孙元起冷笑道:“大总统想树立典范。应该找黎黄陂才是。先让孙某这个穷教书先生挨刀,只怕天下人会以为大总统是柿子专挑软的捏吧?”黎元洪现在是以副大总统而兼领鄂督,确实要比孙元起这个教育总长兼川督更煊赫,影响也更大。
袁世凯神色不动:“百熙请放心。一人一官乃是大势所趋。不久的将来黎黄陂会主动卸任一职的。如果百熙敢为天下先,大总统府将不吝啬奖励!”
孙元起有些鄙夷:现在大总统府能拿出什么奖励让我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