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南唐的动作
“周军占据荆湖之后,若是在那大兴水军,并且有意从此处攻我,鄂州即首当其冲,确实甚为可虑。武昌军所🜏🁈属军器作坊攸关我军力复振,着实不宜处于危地,不如分散迁至金陵与南都。武昌军节度使及其麾下熟习军器打造与新军操练,可以将武昌军节度使移🌕镇南都,其麾下干才分出一部至金陵。☚⛥🜝”
知枢密院事殷崇义相当领会李弘冀的意思。
以前李景迁都南昌,自然是要以武昌军节度使作🆛🐍为上游的屏障,所以就给那里配了重兵,又派去了虎将林仁肇坐镇。而且那时候鄂州的上游是南平和武平军,战力薄🈬弱,武昌军真正需要防备的是江北和汉水方向,那就明显不易成为周军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反而是南昌下游的江州很可能首当其冲,这样武昌军的重兵就正好顺江而下回援。
现在的形势🏨就有所不同了,因为群臣都不愿意迁都,其实李景临终前也为迁都而后悔,李弘冀本人也🔺不愿意像其父那样一味地逃避北方的压力,所以现在仍然是以金陵为都城。
以金陵为都城的话,单论防御态势肯定是不如南昌的,金陵与周境就只有一江之隔,而南昌和江北除了隔着一条大江之外,还隔着整个彭蠡湖与一段赣水呢。只不过金陵既靠近江北,也靠近与吴越之间🐐的平原边界,卫跸都城的大军在进取的时候会更方便一些。
李弘冀想着的是恢复而🅟🇱🜓不是苟延残喘,那自然是选择了进取,这样🄳都城选择金陵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当然,选择进取并不等于鲁莽🚂🐥地不要防御,而防御首先就是🆛江防。
本来守江必守淮,不过淮南都已经丢了,暂时又没有力量夺回来,这一点无法后悔,就只能是无可奈何了。没🜏🁈有了淮南的屏障,唐、周双方因此而共有大江天堑,这大江虽说是天堑,其实也不过就是一衣带水,即便是以往唐🕮国水军占优的时候,李弘冀也不敢说本方可以守得住整段江防,更何况是在周朝水军屡胜唐国水军之后的当下?这江防当然就是围绕着金陵的重点防御。
既然是重点防御,水军兵力🏶🞩🖰自然就要集中在金陵的周边,基本上就是以重建的水军🞠防御从润州到采石的这一段江面,而大江沿岸的其他地方就只能顾及一些要点。
同样⚕是重🐬🂾点防御,以南昌为都城★和以金陵为都城的选点可差得太多了。
以南昌🍱为都城的话,江防的重点肯定就是🐂在江州一带了,那么除了都城的卫跸兵力之外,在武昌军囤积一部分重兵就是很恰当的,因为鄂州距离江州很近,可📌🙘以迅速回援。
以金陵为都城的话,重兵却是应该放在东面的润州和西面的池州才好,可惜池州城池狭小港区逼仄,容纳不🏨了重兵,所以重兵需要放在稍远一些的江州和南昌,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放在遥远的鄂州。
而且南昌也一向是驻扎着重兵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在成为南都🄟⚞💢之前就已经是如此了。倒是鄂州,因为距离金陵过于遥远,而且在荆湖地区全归周朝之后,鄂州就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反而🚁是无足轻重了。☤
所以李弘冀想将原先武昌军的🚂🐥那些军器作🐂坊迁移到南昌,而殷崇义也赞成让林仁肇移镇镇南军,都🀩是基于这些理由。
当然,🍱殷崇义主张让林仁肇移镇,还建议拆分其部属和军器作坊,自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不过这🟂一点就不足为外人道了,只需要君臣之间心照而已。
很显然的🐬🂾是,对于这一点🜱,不光是李弘冀,能够和殷崇义心照不宣的还包括司空、平章事严续和吏部尚书、知尚书😔🁄省事游简言,与会的吏部侍郎、监修国史韩熙载和中书侍郎冯延鲁也都不是什么不晓事的书生,于是众人纷纷颔首,齐齐称是。
“如此迁移也是不错,一则军器作坊从鄂州等地移至南都,离得供应铜料的饶州永平监、池州永宁监、建州永丰监都更近了;二则金陵之外的重🈸🃉兵集中于南都,武昌军削减军额,却也能减少许多用度。”
倒👑是琼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判三司廖居素的死脑🆛🐍筋是一门心思地想着纯粹的正道,更多的是从他自己分管的财计方面考虑问题了。🝴
“确实如此,我国财计疲弊,是★要多方设法缩减开支,今日之收缩🄳,却是为了来日之复兴。”
李弘冀当然不会和🏜🚿🙋廖居素详细分说其中的奥妙了,反💑正这个判三司说的话本身也没有什么错,就这么想也够了。
或许是因为周朝给南唐君臣的压力太大了,也或许是李弘冀的作风与李景截然不同,又或许🞟是因为李景在最后一两年里面对朝廷进行了一番大清🈸🃉洗,以宋齐丘为首的江南土著势力固然是受到了重创,而侨寓人士如常梦锡、孙晟又交替亡故,朝廷中的朋党基本上已经不成气候,在李弘冀继位之后,南唐朝廷的决策明快了许多,这一次也不例外。
朝廷在决策的时候没有发生什么异议争执,李弘冀又一向是雷厉风行,南唐诸多的人事变更🞟很🞮🗞🜮快就颁布了。
吴王李从嘉进中书令,表面上看当然是加官,实🆛🐍际上却连那个遥领的南都留守都没有了,虽然看起来只是空出南都留守之职给李从善,但是有心人自然是明白,终究还是“重瞳子”惹的祸。